2025-10-09 07:51:43
當地時間10月8日晚,法(fa)(fa)(fa)國總(zong)(zong)統(tong)府證(zheng)實總(zong)(zong)統(tong)馬克龍將在48小時內任(ren)命新總(zong)(zong)理(li)(li)。已辭(ci)(ci)職的總(zong)(zong)理(li)(li)勒科爾尼表示(shi)使命結束(shu)。自6日辭(ci)(ci)職以來,勒科爾尼受馬克龍委(wei)托與各黨派談判以達成財政(zheng)預算(suan)案共識(shi)。法(fa)(fa)(fa)國新一屆國民議會分裂為三個陣營,政(zheng)策(ce)對立無法(fa)(fa)(fa)妥(tuo)協(xie)。面對政(zheng)治危機,馬克龍有任(ren)命新總(zong)(zong)理(li)(li)、解散國民議會或本人辭(ci)(ci)職三種選擇,但各有風險和不(bu)確定(ding)性。
每經編輯(ji)|畢陸名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0月8日晚,法國總統(tong)府愛麗舍宮證實,總統(tong)馬克(ke)龍(long)將在48小時內任命新(xin)總理。
當地時間10月8日晚,已辭職的法國總理勒科爾尼在與總統馬(ma)克龍會談后接受法(fa)國(guo)媒體(ti)采訪。勒(le)科爾尼(ni)表示(shi),他在當(dang)前階段的(de)“使(shi)命已經結(jie)束”,法(fa)國(guo)可能將在“未(wei)來(lai)48小(xiao)時內”迎來(lai)一位(wei)新的(de)總理。
圖片來源:視(shi)頻截圖
自6日宣布辭職以來,勒科爾尼一直受總(zong)統馬克(ke)(ke)龍委(wei)托,負(fu)責與各黨派進行最后(hou)的(de)(de)談判,以期就2026年(nian)財政預算案達成共(gong)識,從而避免國民(min)議會再度面(mian)臨(lin)解散的(de)(de)風險。對(dui)于外(wai)界(jie)關于其辭職原因(yin)的(de)(de)質疑,勒科爾尼回應稱:“當前的(de)(de)政治環境極其復雜,一些政黨過于追求(qiu)黨派利益,而忘記了國家利益。”
8日當天早些時候,勒科爾尼在愛麗舍宮與總統馬克龍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會談,他向馬(ma)克(ke)龍匯報了過去兩天的談判(pan)成果和可能的政治(zhi)妥(tuo)協方案。
另據新華社,馬(ma)克龍去年6月宣布解散國民議會并提前舉行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法國媒體分析認為,新一屆國民議會分裂為三個高度極化的陣營: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議席數位居第一,其次是馬克龍領導的執政(zheng)黨聯盟(meng),國(guo)民(min)聯盟(meng)位列第三。三個陣營的政(zheng)策“針鋒相對(dui)”,一(yi)直(zhi)無(wu)法達成妥(tuo)協。
總(zong)(zong)理對(dui)議會(hui)負責,議會(hui)可以彈劾(he)總(zong)(zong)理。由于執政黨(dang)聯盟在(zai)國民議會(hui)所(suo)占(zhan)議席(xi)數(shu)遠不(bu)及半數(shu),因此反對(dui)派很容易通過投票彈劾(he)總(zong)(zong)理。勒科爾尼曾(ceng)坦言,他是“極(ji)為弱勢”的總(zong)(zong)理。
法國《世界報》分析說,面對政治危機,馬克(ke)龍(long)有三(san)種選擇。一是(shi)任命新(xin)總理。不(bu)過,由于很難獲得來(lai)自左(zuo)翼(yi)或極右翼(yi)陣營的支持,新(xin)總理在(zai)任時長(chang)仍(reng)是(shi)未(wei)知數。
二是再次解(jie)散國(guo)民議(yi)會(hui),提前舉行立法(fa)選舉。其(qi)風險在于,解(jie)散國(guo)民議(yi)會(hui)很(hen)可能重演去年議(yi)會(hui)選舉的(de)(de)結果,使得反對黨派在議(yi)會(hui)中(zhong)的(de)(de)力量進(jin)一步加(jia)強。
三是馬克(ke)龍本人辭職。可能性雖小,但不能完全排除。馬克(ke)龍曾公開表示,在2027年下屆總統選(xuan)舉前,他絕不會主動辭職。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
封面(mian)圖(tu)片來源:視頻截圖(tu)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mei)日經濟(ji)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出(chu)現(xian)在本站,可聯系我們(men)要求撤下您的(de)作品。
歡迎(ying)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