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 20:28:16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陳星
11月12日,2025赤峰零碳產業大會上,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在演講中重點提及能源人工智能。
張雷表示,大語言模型已經幫助人們很好地了解知識、歸納總結、展望未來。可是,巨大的物理世界同樣需要被人工智能優化和改變。
當人工智能接觸物理世界時,它不能僅僅依靠海量數據建立聯系,而必須從一個“浪漫的詩人”變成一個“嚴謹理性的科學家”,需要把能量守恒定律、化學定義、氣象科學等一系列物理規律植入大模型,給大模型施加物理約束,使之成為理性運行的機器。這就是物理人工智能和語言人工智能的巨大區別。
目前,風電、光電的不穩定,很大程度上受氣候影響,而氣候變化是很難被精準預測的。為了看到未來的氣候變化,人類需要一個超級大腦。
那么,能源AI又如何構建呢?張雷表示,它不只是簡單的“大腦”,更是一個執行系統。從云端到廠站端的部署,再到智能設備端的芯片,形成一個立體三維的感知、預測、執行體系,這就是物理AI范式。
“物理人工智能、AI電力系統能夠幫我們駕馭這些變幻莫測、碎片化、難以集成的可再生能源,而這就是它對整個綠色新工業系統最重要的賦能。”張雷說。
封面圖片來源: 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