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欢女爱销魂蚀骨免费阅读,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适合单身男人看的影片,www天堂无人区在线观看,悟空影视免费高清

每日經濟新聞
行業聚焦

每經網首頁 > 行業聚焦 > 正(zheng)文

IPO重啟三年弊端多 “三高”肆虐股民傷

2012-03-03 01:09:22

每經編輯|每經記(ji)者 李文藝    

每經記者 李文藝

一組(zu)直(zhi)觀的(de)數據顯示(shi),在A股(gu)(gu)普遍市(shi)(shi)盈率只(zhi)有10倍(bei)(bei),20倍(bei)(bei)時,新股(gu)(gu)發行市(shi)(shi)盈率可以(yi)超過80倍(bei)(bei);有公(gong)司(si)原計劃募集資金(jin)10億,實際募資50多億,超募數倍(bei)(bei);于2011年(nian)發行并(bing)上市(shi)(shi)的(de)270只(zhi)新股(gu)(gu)中(zhong),目前(qian)已有65只(zhi)發布業(ye)績(ji)預告(gao)稱同比下滑,新股(gu)(gu)上市(shi)(shi)首年(nian)業(ye)績(ji)變(bian)臉(lian)比例超達24%。

2009年6月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xin)(xin)股發行(xing)體制(zhi)的(de)指導意(yi)見(jian)》,暫停9個月的(de)新(xin)(xin)股發行(xing)開閘,至今過去三年時(shi)間,新(xin)(xin)股發行(xing)制(zhi)度仍(reng)存多種弊端,其中,高發行(xing)價,高超募資金,高比例業績變(bian)臉的(de)“三高”現象最(zui)為(wei)嚴重和普遍。

《每日(ri)經濟新(xin)(xin)聞》研究(jiu)院歷時(shi)多日(ri),起草并委(wei)托全國政協(xie)常委(wei)、通(tong)威集團(tuan)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 “兩會”中提交的(de)《關于改革新(xin)(xin)股發行制度的(de)建(jian)議》中,就主要針(zhen)對“三高”問題(ti)給出(chu)了種(zhong)種(zhong)解決辦法。

熊市下IPO市盈率平(ping)均近50倍

近期,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備(bei)受(shou)熱議,證(zheng)監會圍繞IPO改革也是動作(zuo)頻(pin)頻(pin)。

2月初,證(zheng)監(jian)會首次公(gong)開新(xin)股發審流(liu)程,同時披(pi)露了(le)排(pai)隊(dui)上會的(de)IPO企業基本信息,這一做(zuo)法(fa)讓擬上市公(gong)司提前曝(pu)光(guang)在公(gong)眾面前。另外,保薦(jian)人考試(shi)制(zhi)度也將面臨(lin)改變(bian),據悉(xi),改變(bian)的(de)重點在增加(jia)保代資格考試(shi)次數,降(jiang)低注冊門檻等。證(zheng)監(jian)會新(xin)任主席(xi)郭樹(shu)清(qing)更在一次內(nei)部會議中發出驚人一問(wen)“IPO不(bu)審行不(bu)行?”加(jia)速了(le)市場對新(xin)股發行制(zhi)度改革的(de)各種期盼。

事實上,現今(jin)離2009年(nian)IPO重啟只過去了不到三年(nian)時間。

2009年,在新(xin)(xin)股(gu)發(fa)行(xing)(xing)(xing)暫停(ting)9個月之后(hou)(hou),隨著(zhu)《關于(yu)進一步改革(ge)和(he)完善新(xin)(xin)股(gu)發(fa)行(xing)(xing)(xing)體制(zhi)的(de)指導意見》出臺,新(xin)(xin)股(gu)發(fa)行(xing)(xing)(xing)也(ye)開閘了(le)。改革(ge)后(hou)(hou)的(de)發(fa)行(xing)(xing)(xing)制(zhi)度核心是(shi)定價機(ji)(ji)制(zhi)市場(chang)化(hua),首(shou)先是(shi)詢價的(de)市場(chang)化(hua)。現在看來,定價機(ji)(ji)制(zhi)能否市場(chang)化(hua),還(huan)需要(yao)培育健全有(you)效的(de)市場(chang)約(yue)束機(ji)(ji)制(zhi),隨著(zhu)時間的(de)推進,新(xin)(xin)股(gu)發(fa)行(xing)(xing)(xing)制(zhi)度的(de)各種弊(bi)端也(ye)開始暴露,其最受詬病的(de)就是(shi)“高發(fa)行(xing)(xing)(xing)價,高超募(mu)資(zi)金(jin),高比例業績(ji)變臉(lian)”的(de)三高現象。

2010年(nian),為(wei)了(le)抑制(zhi)(zhi)IPO重啟后(hou)出現的(de)“三高(gao)”發(fa)行,《關于(yu)深化新股發(fa)行體(ti)制(zhi)(zhi)改革的(de)指導意見》開始實施(shi),其主要特點(dian)是(shi)進一步完(wan)(wan)善報(bao)價申(shen)購(gou)和(he)配(pei)售約束機(ji)制(zhi)(zhi),擴大詢價對象范圍,充實網下(xia)機(ji)構投資者,增(zeng)強定價信(xin)息透明度,完(wan)(wan)善回撥機(ji)制(zhi)(zhi)和(he)中止發(fa)行機(ji)制(zhi)(zhi)。

目前而言,上(shang)(shang)述(shu)指導意見(jian)對“三高”發行(xing)(xing)(xing)(xing)起到了一定的(de)抑制作(zuo)用,但并沒有(you)(you)從根本上(shang)(shang)改變。2011年,在(zai)(zai)A股市(shi)場連續(xu)下跌,普遍市(shi)盈(ying)率只有(you)(you)10倍(bei)(bei),20倍(bei)(bei)的(de)情況(kuang)下,發行(xing)(xing)(xing)(xing)市(shi)盈(ying)率在(zai)(zai)40倍(bei)(bei)以上(shang)(shang)的(de)大(da)有(you)(you)股在(zai)(zai),甚至出現華錄百納(300291,收盤價57.16元)82倍(bei)(bei)的(de)發行(xing)(xing)(xing)(xing)市(shi)盈(ying)率。《每日(ri)經濟新(xin)聞》統計發現,2011年發行(xing)(xing)(xing)(xing)上(shang)(shang)市(shi)的(de)270只新(xin)股中,發行(xing)(xing)(xing)(xing)市(shi)盈(ying)率超過50倍(bei)(bei)的(de)有(you)(you)94只,占比高達35%,整(zheng)體平均發行(xing)(xing)(xing)(xing)市(shi)盈(ying)率高達46倍(bei)(bei)。

去(qu)年(nian)上(shang)市新股65家業績變(bian)臉

“高(gao)發行價,高(gao)超募資金,高(gao)比例業績變臉”不(bu)僅(jin)占有著(zhu)資本(ben)市場的寶貴資源,更讓(rang)股民受(shou)傷不(bu)淺。

高(gao)發行(xing)價的(de)(de)背后是詢(xun)價機(ji)制的(de)(de)不(bu)完善,一位券商(shang)人士曾告訴記(ji)者,自(zi)己一度對新(xin)股定(ding)價看不(bu)懂,明明市場上(shang)可以(yi)以(yi)更低的(de)(de)價格買到同類股票,為什么機(ji)構要給予如此(ci)高(gao)的(de)(de)詢(xun)價,高(gao)價購買的(de)(de)意義何(he)在?新(xin)股發行(xing)中詢(xun)價機(ji)制的(de)(de)不(bu)完善是造成(cheng)此(ci)種現象的(de)(de)根本。

數據(ju)顯示,過去一(yi)年上市(shi)的(de)新股中,股價破發者達92只,占比34%。

發行價畸高(gao),通常會導(dao)致上市公司(si)(si)的超募(mu)(mu)(mu)(mu)(mu)(mu)(mu)(mu)。2011年(nian),A股市場IPO募(mu)(mu)(mu)(mu)(mu)(mu)(mu)(mu)集資(zi)金(jin)(jin)2720億(yi)(yi)元(yuan)(yuan),其中超募(mu)(mu)(mu)(mu)(mu)(mu)(mu)(mu)資(zi)金(jin)(jin)1278億(yi)(yi)元(yuan)(yuan),占(zhan)募(mu)(mu)(mu)(mu)(mu)(mu)(mu)(mu)資(zi)總量的47%。超募(mu)(mu)(mu)(mu)(mu)(mu)(mu)(mu)比例最高(gao)的天立環保 (300156,收盤價22.1元(yuan)(yuan)),計(ji)劃(hua)募(mu)(mu)(mu)(mu)(mu)(mu)(mu)(mu)集資(zi)金(jin)(jin)1.32億(yi)(yi)元(yuan)(yuan),實際募(mu)(mu)(mu)(mu)(mu)(mu)(mu)(mu)集資(zi)金(jin)(jin)11.09億(yi)(yi)元(yuan)(yuan),超募(mu)(mu)(mu)(mu)(mu)(mu)(mu)(mu)了(le)9.77億(yi)(yi)元(yuan)(yuan),實際募(mu)(mu)(mu)(mu)(mu)(mu)(mu)(mu)資(zi)是計(ji)劃(hua)募(mu)(mu)(mu)(mu)(mu)(mu)(mu)(mu)資(zi)的8.4倍。華銳風電(601558,收盤價17.8元(yuan)(yuan))的超募(mu)(mu)(mu)(mu)(mu)(mu)(mu)(mu)金(jin)(jin)額最大(da),公司(si)(si)原(yuan)計(ji)劃(hua)募(mu)(mu)(mu)(mu)(mu)(mu)(mu)(mu)資(zi)34.47億(yi)(yi)元(yuan)(yuan),而(er)實際募(mu)(mu)(mu)(mu)(mu)(mu)(mu)(mu)集資(zi)金(jin)(jin)凈額為93.2億(yi)(yi)元(yuan)(yuan),超募(mu)(mu)(mu)(mu)(mu)(mu)(mu)(mu)了(le)58.73億(yi)(yi)元(yuan)(yuan)。在資(zi)金(jin)(jin)稀缺的宏觀(guan)環境下,如此(ci)巨額的超募(mu)(mu)(mu)(mu)(mu)(mu)(mu)(mu)資(zi)金(jin)(jin)卻(que)躺在IPO公司(si)(si)睡大(da)覺,形成巨大(da)的資(zi)源浪費(fei)。

這些超募資金(jin)的去向也(ye)頗有意(yi)思。《每(mei)日(ri)經濟新聞》發(fa)現,主要投向三方面(mian):一是歸還(huan)銀(yin)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jin);二是購(gou)置土地修建辦公(gong)(gong)樓;三是對子公(gong)(gong)司增資或(huo)對外投資。另(ling)外,還(huan)出現了一大批坐吃超募資金(jin)銀(yin)行利(li)息的上(shang)市公(gong)(gong)司。

不(bu)僅如(ru)此,新股上(shang)市業(ye)績變臉的(de)(de)比例也不(bu)小。數據顯(xian)示(shi),去(qu)年(nian)發行(xing)并上(shang)市的(de)(de)270只新股,已有65家發布(bu)2011年(nian)業(ye)績預告稱將出(chu)現下(xia)滑,上(shang)市首年(nian)業(ye)績變臉的(de)(de)比例竟超(chao)過兩成(cheng),其(qi)中還有部分公司的(de)(de)下(xia)降幅度超(chao)過50%。去(qu)年(nian)超(chao)募金額(e)之(zhi)最的(de)(de)華銳(rui)風(feng)電就是業(ye)績變臉中的(de)(de)一員,公司預計2011年(nian)凈利潤(run)同(tong)比下(xia)降50%以上(shang),令人(ren)咂舌。

IPO“三高”投(tou)資者很受傷

在一(yi)次媒體(ti)發起的新股(gu)(gu)發行(xing)(xing)建議(yi)征集活(huo)動中,無數網友(you)提出(chu)了自己的看法,有(you)人說(shuo)“出(chu)價高者(zhe)得應該成為(wei)新股(gu)(gu)發行(xing)(xing)的第一(yi)原(yuan)則”,有(you)人認(ren)為(wei)“應該遵循完全市場化的原(yuan)則”,有(you)人建議(yi)“必須增加新股(gu)(gu)上市第一(yi)天的股(gu)(gu)票(piao)流(liu)通量,以抑制游(you)資的炒作”。

知名財經(jing)評論家葉(xie)檀日前發(fa)表評論文章(zhang)稱,新(xin)股(gu)發(fa)行改(gai)革的(de)(de)根本(ben)是建立信用(yong)機制,此(ci)前多年,多次暫停(ting)新(xin)股(gu)發(fa)行短(duan)期內(nei)起到了立竿見影的(de)(de)效果(guo),但長期效果(guo)不好(hao),就是因(yin)為篤(du)信供求(qiu)關系(xi)理論,在基本(ben)的(de)(de)制度改(gai)革上沒有多大進步。在信用(yong)缺(que)失的(de)(de)市場,固本(ben)培(pei)元的(de)(de)首要任務是扶正信用(yong)。

其實,一切言論的根本都在于(yu)“三高(gao)”現(xian)象已經嚴重地傷害了股民。

中小投(tou)資者在新股的(de)(de)發(fa)行中并沒有(you)定價權(quan),熊市中動輒高達50倍(bei)市盈率的(de)(de)發(fa)行價,一上市便連續大跌,破(po)發(fa)成大概率事(shi)件,最終受損失的(de)(de)還是投(tou)資者。

高發行(xing)價(jia)導致(zhi)了(le)資(zi)金(jin)的(de)(de)大(da)比例(li)超募,極大(da)地(di)降低了(le)資(zi)本市(shi)(shi)場(chang)資(zi)源配置的(de)(de)效(xiao)率,而浪(lang)費掉(diao)的(de)(de)這部(bu)分(fen)資(zi)源也來(lai)自(zi)股民(min)們的(de)(de)真(zhen)金(jin)白銀。正因(yin)為有高價(jia)發行(xing),大(da)比例(li)超募的(de)(de)存在,各大(da)企業(ye)(ye)擠破腦袋地(di)搶著上(shang)市(shi)(shi),基本面(mian)不好(hao)可(ke)以包裝,業(ye)(ye)績不好(hao)可(ke)以粉飾,于(yu)是,上(shang)市(shi)(shi)后原形畢露(lu),又是高比例(li)的(de)(de)業(ye)(ye)績變臉,上(shang)市(shi)(shi)公司業(ye)(ye)績下降必然導致(zhi)股價(jia)下跌(die),最終買(mai)單的(de)(de)還是股民(min)們。“三高”現象確是新(xin)股發行(xing)制度(du)不完善的(de)(de)產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日經濟新聞(wen)》報社授(shou)權,嚴(yan)禁轉載或鏡(jing)像,違(wei)者必究。

讀者(zhe)熱線(xian):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gao)酬(chou)。如您不希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men)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李文藝 一組直觀的數據顯示,在A股普遍市盈率只有10倍,20倍時,新股發行市盈率可以超過80倍;有公司原計劃募集資金10億,實際募資50多億,超募數倍;于2011年發行并上市的270只新股中,目前已有65只發布業績預告稱同比下滑,新股上市首年業績變臉比例超達24%。 2009年6月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暫停9個月的新股發行開閘,至今過去三年時間,新股發行制度仍存多種弊端,其中,高發行價,高超募資金,高比例業績變臉的“三高”現象最為嚴重和普遍。 《每日經濟新聞》研究院歷時多日,起草并委托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兩會”中提交的《關于改革新股發行制度的建議》中,就主要針對“三高”問題給出了種種解決辦法。 熊市下IPO市盈率平均近50倍 近期,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備受熱議,證監會圍繞IPO改革也是動作頻頻。 2月初,證監會首次公開新股發審流程,同時披露了排隊上會的IPO企業基本信息,這一做法讓擬上市公司提前曝光在公眾面前。另外,保薦人考試制度也將面臨改變,據悉,改變的重點在增加保代資格考試次數,降低注冊門檻等。證監會新任主席郭樹清更在一次內部會議中發出驚人一問“IPO不審行不行?”加速了市場對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各種期盼。 事實上,現今離2009年IPO重啟只過去了不到三年時間。 2009年,在新股發行暫停9個月之后,隨著《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出臺,新股發行也開閘了。改革后的發行制度核心是定價機制市場化,首先是詢價的市場化。現在看來,定價機制能否市場化,還需要培育健全有效的市場約束機制,隨著時間的推進,新股發行制度的各種弊端也開始暴露,其最受詬病的就是“高發行價,高超募資金,高比例業績變臉”的三高現象。 2010年,為了抑制IPO重啟后出現的“三高”發行,《關于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開始實施,其主要特點是進一步完善報價申購和配售約束機制,擴大詢價對象范圍,充實網下機構投資者,增強定價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撥機制和中止發行機制。 目前而言,上述指導意見對“三高”發行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2011年,在A股市場連續下跌,普遍市盈率只有10倍,20倍的情況下,發行市盈率在40倍以上的大有股在,甚至出現華錄百納(300291,收盤價57.16元)82倍的發行市盈率。《每日經濟新聞》統計發現,2011年發行上市的270只新股中,發行市盈率超過50倍的有94只,占比高達35%,整體平均發行市盈率高達46倍。 去年上市新股65家業績變臉 “高發行價,高超募資金,高比例業績變臉”不僅占有著資本市場的寶貴資源,更讓股民受傷不淺。 高發行價的背后是詢價機制的不完善,一位券商人士曾告訴記者,自己一度對新股定價看不懂,明明市場上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同類股票,為什么機構要給予如此高的詢價,高價購買的意義何在?新股發行中詢價機制的不完善是造成此種現象的根本。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上市的新股中,股價破發者達92只,占比34%。 發行價畸高,通常會導致上市公司的超募。2011年,A股市場IPO募集資金2720億元,其中超募資金1278億元,占募資總量的47%。超募比例最高的天立環保(300156,收盤價22.1元),計劃募集資金1.32億元,實際募集資金11.09億元,超募了9.77億元,實際募資是計劃募資的8.4倍。華銳風電(601558,收盤價17.8元)的超募金額最大,公司原計劃募資34.47億元,而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93.2億元,超募了58.73億元。在資金稀缺的宏觀環境下,如此巨額的超募資金卻躺在IPO公司睡大覺,形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這些超募資金的去向也頗有意思。《每日經濟新聞》發現,主要投向三方面:一是歸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二是購置土地修建辦公樓;三是對子公司增資或對外投資。另外,還出現了一大批坐吃超募資金銀行利息的上市公司。 不僅如此,新股上市業績變臉的比例也不小。數據顯示,去年發行并上市的270只新股,已有65家發布2011年業績預告稱將出現下滑,上市首年業績變臉的比例竟超過兩成,其中還有部分公司的下降幅度超過50%。去年超募金額之最的華銳風電就是業績變臉中的一員,公司預計201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50%以上,令人咂舌。 IPO“三高”投資者很受傷 在一次媒體發起的新股發行建議征集活動中,無數網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說“出價高者得應該成為新股發行的第一原則”,有人認為“應該遵循完全市場化的原則”,有人建議“必須增加新股上市第一天的股票流通量,以抑制游資的炒作”。 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日前發表評論文章稱,新股發行改革的根本是建立信用機制,此前多年,多次暫停新股發行短期內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長期效果不好,就是因為篤信供求關系理論,在基本的制度改革上沒有多大進步。在信用缺失的市場,固本培元的首要任務是扶正信用。 其實,一切言論的根本都在于“三高”現象已經嚴重地傷害了股民。 中小投資者在新股的發行中并沒有定價權,熊市中動輒高達50倍市盈率的發行價,一上市便連續大跌,破發成大概率事件,最終受損失的還是投資者。 高發行價導致了資金的大比例超募,極大地降低了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而浪費掉的這部分資源也來自股民們的真金白銀。正因為有高價發行,大比例超募的存在,各大企業擠破腦袋地搶著上市,基本面不好可以包裝,業績不好可以粉飾,于是,上市后原形畢露,又是高比例的業績變臉,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必然導致股價下跌,最終買單的還是股民們。“三高”現象確是新股發行制度不完善的產物。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