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08 16:50:03
2018年前三季度,寧夏銀行資產質量明顯下行:不良貸款率大幅上升至4.1%,較年初增加1.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大幅上漲100%。撥備覆蓋率較年初下降66.68個百分點至116.64%,已經低于監管紅線。
每經記者|王小璟 每經編輯|廖丹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為一家省(自治區)級城商行,寧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銀行”)在寧夏自治區內具有較強的人緣和地緣優勢。
然而,近期披露的經營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寧夏銀行資產質量明顯下行:不良貸款率大幅上升至4.1%,較年初增加1.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大幅上漲100%。撥備覆蓋率較年初下降66.68個百分點至116.64%,已經低于監管紅線。
同時,寧夏銀行的盈利能力也有所弱化。2018年前三季度,該行凈利潤為3.93億,較上年同期減少2.44億元,降幅為38.3%。
近日,寧夏銀行發布了《寧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以下簡稱《發行計劃》)。
《發行計劃》顯示,2018年三季度末,寧夏銀行資產質量下滑明顯,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雙升。其中,不良貸款率為4.1%,較年初大幅上升1.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為27.8億元,較年初增加13.9億元,增幅為100%。
事實上,寧夏銀行的資產質量在2017年就有出現明顯的下行跡象。2017年,該行不良貸款率為2.2%,同比上升0.39個百分點。
根據評級報告數據,截至2017年末,寧夏銀行逾期貸款金額和逾期率分別為59.61億元和9.45%,其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占比7.4%。由此可見,2017年,寧夏銀行存在較大隱性不良資產,不良貸款偏離度較高。
關于寧夏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中誠信國際在評級報告當中指出,近年來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產業結構升級、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政策深化以及市場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寧夏銀行部分企業客戶經營困難,導致貸款違約增加,特別是鋼材、煤炭、建材、水泥等行業的不良貸款上升使該行資產質量受到較大影響。
同時,部分中小企業客戶通過聯保互保傳導放大風險,造成資金鏈緊張,進而加劇風險。
此外,因此前年度,寧夏銀行加大跨區域經營速度,但異地分支機構市場定位不明確,對當地客戶關聯方風險和行業風險把控能力較差,也進一步加大該行信用風險。
雖然近年來,寧夏銀行加大撥備計提和不良貸款處置力度,但由于不良貸款增長較快,截至2017年末,該行撥備覆蓋率為183.32%,較上年下降53.24個百分點。
2018年三季度末,寧夏銀行撥備覆蓋率進一步下滑至116.64%,較年初大幅下滑66.68個百分點,已經不滿足120%的最低監管要求。
受不良反彈等多因素影響,寧夏銀行盈利水平也有所下滑。2018年前三季度,寧夏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2.5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03億元,同比增長為0.1%;凈利潤為3.9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4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8.3%。
評級報告顯示,寧夏銀行以經營傳統存貸款業務為主,利息收入為其主要收入來源,非利息收入在凈營業收入中占比較低。Wind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寧夏銀行利息凈收入占營收比例為96.06%,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2.54%。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2017年,寧夏銀行利息凈收入均有所下滑。2016年該行利息凈收入同比下滑16.99%;2017年利息凈收入同比下滑6.89%。
對于2017年寧夏銀行利息凈收入的下滑,中誠信國際分析稱,從生息資產收益率來看,由于央行降息、同業競爭加劇以及不良貸款增長導致貸款收息率下降,該行平均盈利資產收益率下降,利息收入/平均盈利資產由2016年的4.39%下降至2017年的4.29%。
融資成本方面,受資金市場價格上升因素推動,該行利息支出/平均付息負債由2016年的2%增加至2017年的2.29%。在上述成本和收益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該行2017年凈息差為2.20%,同比下降0.37個百分點。
受上述因素共同影響,寧夏銀行2017年利息凈收入呈下降態勢。中誠信國際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中小企業貸款領域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銀行利差面臨進一步下行壓力,且寧夏當地銀行等金融機構數量不斷擴大,對其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上半年,寧夏銀行利息凈收入依舊有所下滑,同比下降4.11%。
資料顯示,寧夏銀行前身是銀川市商業銀行,是銀川市5家法人城市信用合作社和4家非法人但具有獨立核算資格的城市信用社營業部的基礎上,由自治區財政廳、銀川市財政局及企業入股,于1998年10月掛牌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2007年末,銀川市商業銀行正式更名為寧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