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jing)濟(ji)新聞 2023-03-10 00:44:59
每經(jing)編輯|段煉
據新華(hua)社,圍繞(rao)美國(guo)等(deng)國(guo)媒體報道(dao)一個(ge)親烏(wu)克蘭團體可能是“北溪”天然(ran)氣管道(dao)爆炸事(shi)件元(yuan)兇,多國(guo)8日予(yu)以回應。
德國方面稱(cheng)曾搜查一艘被(bei)懷疑運輸相關(guan)爆炸裝置的船只(zhi),烏克蘭方面否認卷入事件,俄羅斯(si)方面批評相關(guan)報道是(shi)為“轉移(yi)視(shi)線”,呼吁徹查。
對此(ci),聯合國秘書長副(fu)發言人法爾漢(han)·哈(ha)克8日表示(shi),對于這一指控,聯合國方面沒(mei)有(you)一手信息,因此無法發表評論。他表示(shi),“北(bei)溪”管道爆炸事(shi)件應當由(you)多個相關(guan)權威(wei)部門進行(xing)調查。
這張丹麥國防部2022年9月27日發布的(de)航拍照片顯示(shi)的(de)是一處“北溪(xi)”天然氣管(guan)道(dao)泄漏(lou)點。
新華(hua)社(she)發(丹麥(mai)國防部供圖)
德國查到一艘
涉嫌參與“北溪”爆炸案的船只
美(mei)國《紐約時報(bao)(bao)》7日(ri)援(yuan)引不愿透(tou)露姓(xing)名的美(mei)國政(zheng)府官員的話報(bao)(bao)道(dao)稱,美方認為一個親烏克蘭團體制造了“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但拒(ju)絕披露所謂“最新情報”的性質(zhi)、獲取手(shou)段(duan)或者提供可(ke)以用于證實情報可(ke)信度的詳細內(nei)容,同時(shi)否認有美國、英國公民牽涉其中。
另外,多(duo)家德國媒體6日報(bao)道稱,德方目前的線索指向由五男一女組成的一個團體,他們使用假護照租借了一艘游艇,以運送爆炸物。
德國檢(jian)察官辦公室3月(yue)8日表示(shi),當局已于1月(yue)搜查了(le)一艘被認為(wei)可能運輸了(le)與“北溪(xi)(xi)”天然(ran)氣管(guan)道爆炸事件有關的(de)爆炸物的(de)船只。該公告(gao)是在媒體報道“北溪(xi)(xi)”天然(ran)氣管(guan)道爆炸事件是由某個親烏克(ke)蘭的(de)團體所為(wei)之后發布的(de)。
據(ju)了(le)解,今年1月(yue),德國當局搜查了一艘涉嫌參與“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船只,調查人員在船艙內(nei)的桌子上發現了炸藥(yao)痕(hen)跡。該船只從一家波蘭公司租賃。具體由五男一女組成的行動小組執行了該秘密行動,包括一名船長、兩名潛水員、兩名潛水助理和一名醫生。由于護照(zhao)涉嫌偽造,這(zhe)些(xie)人(ren)的(de)真實身份尚不清楚。
該船(chuan)只于2022年9月6日從德國(guo)羅斯托克出發,次日在德國(guo)維克和丹麥(mai)博恩霍(huo)爾姆(mu)東北部的克里斯蒂安島再次出現(xian)。
德國檢方在通(tong)報中說,調查人(ren)(ren)員仍(reng)在嘗試(shi)確(que)定嫌疑人(ren)(ren)的身份和動(dong)機,目前(qian)仍(reng)未得(de)出確(que)切結論(lun),特別是爆炸事件是否由某個國家下令實施的論斷。
德國媒體(ti)3月7日披露,一個西方特工部門在“北溪”管道被(bei)破壞后不久(jiu)向歐(ou)洲合(he)作伙伴發(fa)送了(le)一條消息,稱烏克蘭突擊隊負責破壞行動,也有情報表明親烏克蘭的組織可能對此負責。
德國政(zheng)府發(fa)(fa)言人8日表示(shi)(shi),已注意(yi)到最新(xin)關于(yu)“北溪”管道爆(bao)炸(zha)的報(bao)道,“北溪”管道爆(bao)炸(zha)事件仍在調(diao)查中,目前還沒有(you)結果(guo)。同一天,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也(ye)表示(shi)(shi),德方(fang)反(fan)對在尚無(wu)明確證據(ju)的情(qing)況(kuang)下倉促(cu)地發(fa)(fa)布所謂“調(diao)查結論”。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表示(shi)(shi),必須先等待有(you)關部門(men)完成調(diao)查。
西方媒體:烏克蘭人干的
烏方:我不是,我沒有
2022年9月(yue),由俄羅(luo)(luo)斯經波羅(luo)(luo)的海(hai)向歐洲(zhou)輸送天(tian)然氣的“北溪”管(guan)道發生爆炸,各(ge)方普遍認為這一事件(jian)系“蓄意(yi)破壞”,丹(dan)麥(mai)、瑞典和德國分別開始獨立調(diao)查。俄羅斯曾多次呼吁共同(tong)調查(cha),但遭西方國家拒絕(jue)。今年2月8日,美國(guo)知名(ming)調查記者西摩·赫什發文爆料說,“北溪”管道系美國(guo)情(qing)報部門和美軍(jun)秘密(mi)破壞。美國(guo)政府對此予以否(fou)認。
《紐約時報》報道稱,美方沒有掌握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卷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證據,但一些美方官員認為,烏方有對“北溪”發動襲擊的“潛在動機”。
8日,圍(wei)繞相關(guan)事件的(de)報(bao)(bao)道(dao)(dao)越來越多。英國《泰晤士報(bao)(bao)》報(bao)(bao)道(dao)(dao),西方情報(bao)(bao)機構圈(quan)里已經(jing)流傳了數月相關(guan)情報(bao)(bao),即一家位于烏克蘭的私人企業參與了爆炸事件,但該企(qi)業的(de)名字至今(jin)“保(bao)密”,以避免烏克蘭和德國之間可能出現“公開爭吵”。
據(ju)報道,“北(bei)溪”管(guan)道爆炸后一周(zhou),北(bei)歐(ou)方(fang)面情報機構即被(bei)告(gao)知,爆炸不是由美國、俄羅斯或波蘭制造,而是由這家來自烏克蘭的私人企業制造。同(tong)時,北歐(ou)方面被要求“回(hui)避”關于事(shi)件調查及(ji)調查進度為何(he)“如此緩慢”的(de)問題。
烏克蘭國(guo)防(fang)部長阿(a)列克西·列茲尼科夫8日否認烏方與(yu)爆(bao)炸事件有關。他在歐盟防(fang)長會議期間告訴媒(mei)體記者:“這不是我(wo)們(men)所為。”
烏(wu)總統辦公室顧(gu)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7日在社交(jiao)媒體(ti)上回(hui)應說,烏方與爆炸事件無關,也沒有關于“親烏克蘭的破壞組織”的相關信息。
俄(e)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8日說,美德媒體的報道是在“協同釋放假消息”,企圖把公眾視線從真正的襲擊元兇身上轉移。
佩斯科夫強調(diao),俄方至(zhi)今仍(reng)未獲(huo)準參與調(diao)查,“僅在數天前(qian)從丹(dan)麥和(he)瑞典(dian)方面獲(huo)知相(xiang)關信息”。他呼吁,“北溪”項目參與國及聯合國應該要求展開“緊急(ji)、透明(ming)”調(diao)查,“讓所有能提供線索(suo)的人都參與其(qi)中”。
俄羅斯(si)聯邦委員(yuan)會副主席(xi)科薩(sa)切夫也表示,“北溪(xi)”管道(dao)爆炸(zha)事(shi)件需要(yao)獨立的國(guo)際調查,必須要(yao)有(you)實際證(zheng)據。西(xi)方國(guo)家類(lei)似言論的目的是逃(tao)避其(qi)責(ze)任、避免盟友爭(zheng)吵以(yi)及掩蓋破壞行(xing)動的執行(xing)者等。科薩(sa)切夫強調,破壞“北溪(xi)”管道(dao)的始作俑者無論如何都不可能(neng)全身(shen)而(er)退。
美前議員:
美國是唯一可能炸毀“北溪”的國家
對此,上月初發文稱美國策劃炸毀(hui)了(le)“北溪(xi)”天然氣管道(dao)的(de)美國資(zi)深調查記者西(xi)摩(mo)·赫(he)什(shen)8日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說(shuo)法沒有根據,也無法說(shuo)通。
赫什表示,美(mei)國及德國媒體(ti)的(de)(de)說法不(bu)僅來源不(bu)明,在事實上也(ye)難以說通(tong)。完成這一任(ren)務所需(xu)要的(de)(de)炸(zha)藥和技術,并不(bu)是幾個人的(de)(de)團體(ti)能做到的(de)(de)。
美國資深調查記者 西(xi)摩·赫什(shen):我的(de)文章發布(bu)(bu)后(hou),被(bei)指控沒有(you)信源。但我看了《紐約時(shi)報》和《華盛頓郵報》,他們的(de)說(shuo)法(fa)也(ye)都來(lai)源不(bu)明。7日發布(bu)(bu)的(de)文章再(zai)次體現了他們的(de)愚(yu)蠢(chun),里(li)面(mian)的(de)話根本說(shuo)不(bu)通。沒有人會相信,幾個人用游艇就可以完成任務。炸毀(hui)“北溪”管道(dao)(dao)的C4炸藥,其威力足以炸毀(hui)華盛頓或紐約的主要(yao)建(jian)筑。拜登因(yin)為(wei)怕烏克蘭問(wen)題(ti)陷入僵局,想要(yao)獲得(de)歐洲(zhou),尤其是(shi)德國(guo)的支持,所以下(xia)令炸毀(hui)“北溪”管道(dao)(dao)。從(cong)歷史上來說,歷屆美國(guo)總統都忌(ji)憚俄羅斯,因(yin)為(wei)俄羅斯能向歐洲(zhou)提供(gong)大(da)量(liang)的天然氣和石油。美國(guo)一直想阻止這件事,這些事情(qing)并不(bu)新鮮(xian)。
美(mei)國弗吉尼亞州前議員理查德·布(bu)萊(lai)克當天在接受俄(e)羅(luo)斯衛星網(wang)采訪時重申,美國才是唯一有可能炸毀“北溪”管道的國家。
布萊克表(biao)示,爆炸發生后的第(di)二天他就曾公開評論說,美(mei)國(guo)是唯一有(you)可能炸毀“北溪(xi)”管(guan)道的國(guo)家,他現在仍然堅持(chi)這個觀點。他指出,沒有任何北約國家敢在沒有美國批準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因為美國領導并主導著北約。
布(bu)萊克(ke)還認為,此前西摩·赫什發表的關于美國(guo)策劃炸毀“北溪”管(guan)道的文章是準(zhun)確的,赫什是受尊敬的調(diao)查記者,其調(diao)查報告是全面(mian)客觀的。
伊夫·恩格勒是加(jia)拿(na)大外交政策(ce)研究(jiu)所(suo)的(de)研究(jiu)員,主要研究(jiu)加(jia)拿(na)大及相關國家的(de)外交和軍事政策(ce)。他近日在接受總臺記者采訪時表示,破壞“北溪”天然(ran)氣管(guan)道符合美(mei)國利益(yi)。而事(shi)件發生后歐洲政府和媒體的沉默,暗示背后的肇事(shi)者很(hen)可(ke)能(neng)是美(mei)國。
加(jia)拿大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伊夫·恩格勒:即使有一點點可能是俄羅斯(si)所為,(西方國家(jia))也會展開(kai)國際調(diao)查。我們也會每天在新聞中聽到對(dui)國(guo)際(ji)調查必要(yao)性的解釋,(而目(mu)前)這類政(zheng)治動員的缺乏,告訴我們實際(ji)上美(mei)國(guo)可能是肇事者。但(dan)就(jiu)目(mu)前來看,美(mei)國(guo)似乎將逃脫懲罰。歐(ou)洲國(guo)家并沒(mei)準備好對(dui)抗華(hua)盛頓,要(yao)求其給出解釋,并追究美(mei)國(guo)政(zheng)府對(dui)這一經(jing)濟破壞(huai)行為的責任。
科學家:“北溪”爆炸嚴重破壞海洋生態
暫無合適補救措施
自(zi)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sheng)爆炸后,丹麥科學家聯(lian)合多國研究人(ren)員對(dui)事(shi)發海域進行了科學研究,結(jie)果(guo)表明爆炸事件對波羅的海海域以及海洋生物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難以估量。
漢(han)斯·桑德森是(shi)丹麥奧胡斯大學環(huan)境(jing)科(ke)學系高級研究(jiu)員。他向中央(yang)廣播電視總臺記者(zhe)展示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對于環(huan)境(jing)危害的調查研究(jiu)結(jie)果,并表示目前沒有合適的補救措施。
奧(ao)胡斯大學環境科學系高級研究(jiu)員 漢斯·桑德森:我(wo)們知道總共發生(sheng)了四次爆炸(zha),每次爆炸(zha)都(dou)產生(sheng)了約500千克TNT炸(zha)藥的直接沖擊(ji)波。任(ren)何爆炸(zha)都(dou)可能(neng)對生(sheng)物造成傷害,距(ju)離爆炸(zha)半徑約4公里范(fan)圍內(nei)(nei)的魚類和哺乳動物將被(bei)殺死;距(ju)離40或50公里范(fan)圍內(nei)(nei)的哺乳動物會出現聽力(li)損失。
桑(sang)德森教授(shou)表示,爆炸發生(sheng)在以(yi)前傾倒(dao)過化(hua)學廢物的地區(qu)附近。因此(ci),爆炸將(jiang)數十(shi)年(nian)積累(lei)的污染釋(shi)放回海(hai)洋環境。研究人員估計有250000噸受污染的沉積物。爆(bao)炸釋放出含有(you)有(you)毒(du)物質的沉(chen)積物,這些物質可能會殺死一(yi)些海洋種群。同時,在爆(bao)炸發生(sheng)的六(liu)天時間里,“北(bei)溪”管道釋放了大量甲烷(wan)氣體,排放量相(xiang)當于約1500萬噸二氧化碳。
桑德森教授(shou)說,破壞“北(bei)溪”管道是危害人類的行為。
奧胡斯(si)(si)大學環境科(ke)學系高級研究員 漢斯(si)(si)·桑(sang)德森:從(cong)環(huan)境的角度(du)來看是(shi)很(hen)重要的,要意識到(dao)武(wu)裝(zhuang)沖(chong)突會(hui)對環(huan)境和自然(ran)生物(wu)造成(cheng)影響(xiang),首(shou)先要考慮到(dao)這(zhe)點是(shi)很(hen)重要的。因為武(wu)裝(zhuang)沖(chong)突的代價是(shi)人道主義災難(nan),這(zhe)也(ye)涉及基礎設施和經濟問題,但實際上這(zhe)也(ye)是(shi)一(yi)個環(huan)境問題。
編輯|段煉 杜恒峰 杜波
校對|程鵬
每日(ri)經濟新(xin)聞(wen)綜合自央視(shi)新(xin)聞(wen)、新(xin)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ji)新聞》報社授(shou)權,嚴禁轉載(zai)或(huo)鏡像(xiang),違者必(bi)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如您(nin)不希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站,可(ke)聯(lian)系(xi)我們要求撤下(xia)您(nin)的作品。
歡迎(ying)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