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1 11:07:13
消息面上,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7日,瑞銀財富管理宣布將科技作為其“全球首選行業”,并將中國科技股評級上調至最具吸引力,理由是“對中國科技領軍企業將人工智能貨幣化的能力越來越有信心”。在此之前,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投行也指出,看好多家中國科技龍頭通過AI技術對現有業務線深度改造和效率提升的能力。隨著資本市場對科技巨頭內在價值的新一輪重估,AI賦能價值增長的產業邏輯受到進一步驗證。(資料來源:券商中國《利好來了!剛剛宣布:上調!》-25/10/18、券商中國《剛剛!高盛宣布:超配A股、H股!》-25/9/18,對于以上引自外部機構的觀點或信息,僅供參考,華泰柏瑞不對其觀點或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做任何實質性的保證或承諾。)
在消息面的催化和人工智能敘事的雙重驅動下,港股行情再度圍繞科技板塊展開,昨日(25/10/20)港股科技板塊全天強勢修復,今日(25/10/21)早盤再度延續活躍表現。從資金流向來看,在前期港股科技板塊震蕩承壓期間,資金持續布局提前蓄力。Wind數據顯示,港股科技板塊的人氣品種恒生科技ETF(513130)自2025年10月13日以來已連續6個交易日獲資金凈流入,區間合計“吸金”達24.76億元,成為投資者把握港股科技龍頭的重要抓手之一。(數據來源:Wind,截至25/10/20)
資金的密集流入助推恒生科技ETF(513130)在近6個交易日以來累計獲31億份凈申購份額,當前份額增長至514.15億份,再度創成立以來新高。同時恒生科技ETF(513130)近期明顯放量,截至2025年10月20日本月日均成交額達79.86億元,相較上月同期67.63億元的日均成交水平明顯提升。(數據來源:交易所、Wind,截至25/10/20;恒生科技ETF(513130)成立于21/5/24)
據悉,恒生科技ETF(513130)緊密跟蹤的恒生科技指數是港股科技板塊的代表性指數之一,囊括了30只港股市場中研發實力強勁的互聯網平臺和制造業科技企業,涉及互聯網、軟件、汽車、通信等多個泛科技板塊,全面性和代表性特性較為突出。Wind數據顯示,恒生科技指數的估值折價依舊明顯,以恒生科技和納斯達克的指數估值為例,當前恒生科技指數的市盈率和市凈率水平僅達納指的52%、45%左右。在美聯儲降息升溫與AI產業利好雙重刺激下,指數未來有望受益于港股科技板塊的整體估值抬升。(數據來源:Wind、恒生指數公司,截至25/10/20,恒生科技指數的市盈率、市凈率分別為22.85倍、3.34倍,納斯達克指數的市盈率、市凈率分別為43.65倍、7.43倍)。
申萬宏源證券近日指出,2026年春季前,科技產業催化顯著多于順周期催化的格局不變,可以通過累積產業催化,演繹新一輪科技行情。短期港股調整相比A股更充分,反彈波段恒生科技指數也是較高彈性方向。(資料來源:申萬宏源證券研報《高切低進行時,但攻守有別》-25/10/18)
恒生科技ETF(513130)是布局港股科技板塊的ETF中較受投資者歡迎的產品,根據最新的基金2025年中期報告,截至報告期末持有人戶數超22萬戶。另外恒生科技ETF(513130)還具有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優、支持場內T+0、費率較低等多重優勢,有望成為助力投資者布局港股科技核心資產的重要工具,場外投資者可關注其場外聯接基金(A類015310、C類015311)。(場內T+0為交易所交易機制)
恒生科技ETF(513130)的管理人華泰柏瑞基金是境內首批ETF管理人之一,接連打造了目前A股市場規模居首的ETF——滬深300ETF(510300)、目前在全市場所有跟蹤中證A500指數的ETF中規模居首的A500ETF華泰柏瑞(563360)、以及紅利低波ETF(512890)等ETF精品,擁有超18年ETF運營經驗,致力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高品質的指數投資工具。
注:根據交易所數據,截至25/10/20,滬深300ETF(510300)規模為4175.87億元;A500ETF華泰柏瑞(563360)規模為238.87億元。
恒生科技ETF(513130)成立于21/5/24,2021年(成立至年底)、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收益分別為-30.24%、-21.43%、-8.89%、21.13%、16.3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依次為-30.25%、-20.46%、-7.51%、21.29%、16.88%。歷任基金經理:柳軍(20210524至今)、何琦(20210524至今)。以上數據摘自基金定期報告。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