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20:42:03
11月5日,泰恩康在安徽馬鞍山召開專項發布會,正式宣布其1.1類創新藥CKBA治療阿爾茨海默癥(AD)的臨床前研究啟動。這一進展基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王宏林團隊發表于國際頂刊《Nature Aging》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揭示"脂質代謝-小膠質細胞活化-神經炎癥"的"脂-炎"軸在AD發病中的關鍵作用,明確了CKBA的全新靶向MFE-2的作用機制。
在發布會上,泰恩康董事長、總經理鄭漢杰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國阿爾茲海默癥(AD)患者數量正持續增長,亟需全新的理論體系與藥物解決方案。 CKBA在AD領域展現了優異的潛力,公司對發展CKBA產品充滿信心。
作為一款源于中藥乳香的創新小分子藥物,CKBA在動物實驗中已展現出穿越血腦屏障、改善認知功能等多重優勢,其臨床前研究的啟動標志著我國在AD創新藥領域邁出重要一步,也為全球數千萬AD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期待。
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種常見的老年認知障礙疾病,給全球公共衛生系統帶來了沉重負擔。目前中國約有 1000 萬 AD 患者,預計到 2050 年,這一數字將達到 4000 萬。AD 及相關癡呆是我國第五位死亡原因,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阿爾茨海默癥治療長期面臨兩大困境:核心致病機制未明,傳統靶點突破有限,亟需全新的理論體系與藥物解決方案。近年來,脂質代謝異常與神經炎癥在AD發病中作用逐漸受到關注,但二者之間的關鍵連接機制始終缺乏直接證據,成為制約創新藥研發的重要瓶頸。
10月29日,王宏林團隊在《Nature Aging》(IF2024=19.4)發表的研究論文,首次系統性揭示了這一關鍵機制。研究發現,MFE-2 的缺失會損害小膠質細胞的脂質穩態,并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中引發神經炎癥。
通過小膠質細胞特異性敲除MFE-2的AD小鼠模型驗證,研究團隊明確了完整的致病通路: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在人類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以及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小膠質細胞中,過氧化物酶體中調節脂肪酸 β 氧化的關鍵酶MFE-2 的表達水平下降。在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在小膠質細胞中特異性敲除 MFE-2,會導致小膠質細胞異常、神經炎癥和 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
從機制上來說,MFE-2 的缺失促進了脂質的積累,導致小膠質細胞中花生四烯酸過多、線粒體活性氧(ROS)生成增加以及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這一發現首次構建了"脂代謝障礙-神經炎癥"的耦合通路,證實MFE-2作為該通路的交叉節點,是AD治療的全新可成藥靶點。
而CKBA作為中藥乳香活性成分AKBA的化學修飾衍生物,恰好能針對性解決這一核心問題。研究數據顯示,CKBA以高親和力直接結合MFE-2全長蛋白,可顯著抑制其在炎癥狀態下的泛素化降解,維持MFE-2的穩定表達,進而恢復小膠質細胞的脂代謝穩態,抑制慢性炎癥相關促炎因子釋放。而在AD模型小鼠實驗中,口服CKBA展現出多重治療效應,包括改善認知功能、降低神經炎癥水平、減少Aβ斑塊負擔和減輕焦慮行為。更關鍵的是,在MFE-2敲除小鼠中,這些治療效應明顯減弱,直接印證了CKBA靶向MFE-2的作用機制。
"這一發現的意義在于,既找到了全新的可成藥靶點,又匹配了對應的小分子藥物,形成了機制-靶點-藥物的完整鏈條。" 王宏林表示,此次研究不僅打破了傳統AD研究的局限,提出"代謝-炎癥耦合"的早期干預新思路,也為從機制研究到藥物轉化搭建了完整鏈條。
在機制研究獲得國際權威認可的基礎上,泰恩康于11月5日正式啟動CKBA治療AD的臨床前研究。據泰恩康董事長、總經理鄭漢杰介紹,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國AD患者數量持續增長,臨床對全新治療方案的需求極為迫切,而CKBA在動物實驗中展現的優異潛力,讓公司對其后續研發充滿信心。
據悉,2023年全球AD藥物市場規模已達136.2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增長至314.4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約8.7%。中國市場增長更為迅猛,2023年市場規模約為60億元,預計到2030年有望突破260億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19.2% 的高位水平。
CKBA的核心優勢為其臨床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與傳統AD藥物普遍存在的血腦屏障穿透率低、副作用明顯等問題不同,CKBA通過結構優化設計,具備優異的血腦屏障通透性,口服給藥后無明顯毒副作用,且藥代動力學性質良好。這些特性在前期多項藥效學、安全性研究中已得到充分驗證,為其臨床前研究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
"按照計劃,臨床前研究將持續約 6-8 個月,若進展順利,2026 年下半年可提交一期臨床申請。" 鄭漢杰表示,臨床前研究作為新藥研發的關鍵環節,將重點驗證藥物在動物體內的長期安全性、有效性及給藥方案等核心數據,為后續臨床試驗的開展提供科學依據。一期臨床將重點評估健康受試者的耐受性、安全性。
對于 AD 研發普遍面臨的周期長、投入大問題,鄭漢杰明確表示,公司現有資金可支撐臨床前及一期臨床的研發需求。"AD 臨床前階段的資金投入相對可控,公司通過現有仿制藥、改良新藥業務的現金流即可覆蓋。" 據其介紹,泰恩康 2025 年有多個仿制藥品種進入收獲期,預計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獲批,將為創新藥研發提供穩定現金流支撐。
團隊配置方面,泰恩康采取 "產學研協同" 模式:以上海交大王宏林團隊為核心研發力量,負責機制驗證與分子優化;公司內部成立專項小組,協調臨床機構對接、數據統計等產業化工作。
鄭漢杰表示,公司將集中資源推進CKBA在AD領域的研發進度,同時嚴格遵循藥物研發的科學規律和監管要求,確保每一步研究都扎實可靠。"我們希望通過嚴謹的科學研究,挑戰阿爾茨海默癥治療的重大難題,為患者帶來真正有效的治療選擇。"
CKBA治療AD臨床前研究的啟動,是泰恩康創新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款1.1類創新藥的研發價值遠不止于單一適應癥。作為創新小分子藥物,CKBA在自身免疫相關疾病領域展現出廣泛的應用潛力,目前已形成多適應癥并行推進的研發格局。
在白癜風治療領域,CKBA的研發進展尤為迅速。白癜風是一種難治、易復發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膚疾病,臨床治療需求迫切。目前,泰恩康正在推進1.5%濃度CKBA治療2-12歲兒童白癜風的Ⅲ期臨床試驗,該藥物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用于兒童白癜風治療的創新藥物。
玫瑰痤瘡領域的研發同樣穩步推進。泰恩康表示,公司 CKBA 乳膏玫瑰痤瘡適應癥獲得Ⅱ/Ⅲ 期無縫適應性臨床試驗批件后,公司將第一時間啟動其臨床試驗工作。除了已推進的適應癥,泰恩康還在持續拓展CKBA的應用邊界。“CKBA 作為首個靶向 T 細胞脂肪酸代謝通路的FIC創新小分子藥物,在自免領域具備巨大的開發潛力,公司在集中資源加快推進白癜風適應癥和玫瑰痤瘡適應癥臨床進度的同時,將持續深入開展 CKBA 在靶點和作用機制方面的基礎研究,進一步拓展多個適應癥。”
從中藥乳香的活性成分改造,到多適應癥全面布局,CKBA研發歷程不僅展現了中藥現代化的創新路徑,也成為泰恩康挺進創新藥賽道的關鍵支點。鄭漢杰表示,CKBA是公司布局創新藥賽道的第一步,未來公司將持續聚焦未滿足臨床需求,通過自主研發與合作相結合方式,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同時,公司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的戰略,重視藥品的海外市場機會,積極推進BD 工作。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